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拍马屁”害人不浅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三湘风纪网

  “拍马屁”一词来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的老百姓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就说好,不夸张,很久以后,有的人就不讲真话了,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蒙古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马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只是因为夸赞的话不一样,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这就是“拍马屁”的由来。后来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国,建起了元大都,他们的文化也就逐渐渗透到汉文化中,“拍马屁”一词也就流传下来。也有人说马的屁股拍不得,但由于汉人很少骑马,就把“拍马”想象为“拍马屁”了。至于马的屁股能不能拍,尚无定论,总之,不要拍到马蹄子上就好。
  现实生活中,喜欢“拍马屁”的人倒不少,议论“拍马屁”的人和事也不少。
  有人说“拍马屁”是一种学问,懂心里学,会投其所好。比如,能了解对方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并顺其心意去办。
  有人说“拍马屁”是一种艺术,说话懂技巧,会给人快乐和自信。比如,有一个人在你不行的时候说你行,甚至还加些似有似无的客观条件,你心里的忧虑自然会少许多,甚至会飘飘然起来,自信和快乐也随之而来。
  有人说“拍马屁”是一种能力,善交际,会攻关,能引起领导欣赏和关注。比如,某基层干部,为了自己分管的工作在上级面前有个好的评价,检查之前,到上级有关部门走一走,必要时出点“血”意思一下,工作没做好,检查照样能过关,甚至当先进。
  有人说“拍马屁”是一种礼貌,你帮我办事,我给你回报,是礼尚往来的事。比如,你给我一个项目款,我给你“回扣”;你帮我提职或调到一个好的单位,我送你“好处费”,互惠互利,两全齐美。
  在一些人看来,“拍马屁”是件好事,因为“拍马屁”的人多般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笔者认为“拍马屁” 是一种“骗人术、迷魂药、催腐剂 ”。
  所谓“骗人术”,是因为“拍马屁”的人善于说假话、奉承话,说得你兴奋、快乐、飘飘然,说得你上瘾,听了还想听,一旦没人再拍你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浑身不自在,对拍者产生心理依恋。这也说明了,它的“骗人术”之高名,它是控制人的糖衣炮弹,有朝一日会将你击倒。
  所谓“迷魂药”,是因为“拍马屁”的人善于用财、色引诱人,它会让你神魂颠倒,让你活在美丽的幻想之中,也让你无原则地满足“拍”者的要求,你的“牛鼻子”被“拍”者牵住之日,就是你开始走上犯罪道路之时。
  所谓“催腐剂 ”,是因为“拍马屁” 容易腐蚀人。众所周知,政府官员中,被“拍马屁”者拖下“水”的人不少。当然,也有的“拍马屁”是善意的,但善意的也往往适得其反,比如:某领导开车下乡,本来开车技术不高,加上路况不好,可是“拍马屁”的人说领导开车的水平多么的高,技巧是多么的熟练,那个线走得多么的标准,那个弯拐的多么漂亮,并肯定地说“放心开,没问题”。结果没开多远,人、车一起掉到路旁水沟里去了,车摔坏了且不说,人还受重伤。
  由此可见,“拍马屁”要不得,害人不浅。其实“拍马屁”的人,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因为受“拍”的人总有一天会清醒,发现自己上当了,对“拍”者自然会反感,一旦诡计被识破了,“拍”者再也不好做人了。(临澧县纪委 伍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