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井”诫官

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前,都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
许多官员到任后,便在府衙院中掘一口井,并立一块碑,刻一个“警”字。
面对井的警示,许多官员都能自警自律,尽职尽责,廉洁为官。
例如,常州郡守许度平时最爱吃太湖白鱼。有一次,一个渔夫为了打赢官司,挑了几条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鱼送给他,他摇摇头,谢绝了。渔夫就问:“您不是最喜欢吃太湖白鱼吗?怎么不收?”
许度回答说:“凡是当官的,对‘投其所好’者都必须警惕!老实说,收了你的鱼,我就是受贿,就可能被革职,官职、俸禄都没了,我以后还拿什么买鱼呢?不如这样,等打完官司,你教我织网捕鱼吧。”
不久后,许度真的学会了织网捕鱼,一有闲暇他就驾着小舟下湖捕鱼。
有一次,朱元璋巡访到常州,许度大摆鱼宴招待他。朱元璋见了问道:“靠你的俸禄,能买得起这么多鱼?”
许度说是自己下湖捕来的,朱元璋不相信,拉着许度一起下湖,却见许度撒网捕鱼的技术果然和老道的渔民差不多,于是,龙颜大悦,当即赏许度纹银百两。由于朱元璋对许度自己捕鱼的事大加赞赏和推崇,致使后来许多明初的郡、府官员都精通农耕、种植、养殖等生存之道。
因为朱元璋给官员们警示的“守井”哲理和他严格的治吏律法,后来朝庭便出了海瑞、于谦、杨继宗等一大批名垂史册的廉官。
诚然,也有总嫌自家“井水”不满,利用职权谋取不义之财的贪官污吏,待到他们的“井水”满溢之时,也是走向自我毁灭之日。例如,户部侍郎郭桓与各地征缴皇粮的官员相互勾结,采取多收少纳、瞒报截留等手段贪污侵占,使上缴国库的粮食累计流失达4400余万石。朱元璋得到举报后,立即传旨吏部进行查实,证据确凿后,以郭桓为首的各郡、府的数百贪官统统被处以了极刑,大快人心。
笔者觉得朱元璋的“守井”哲理至今仍有借鉴作用。古人云: “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能“禁欲”常态化,“拒腐蚀,永不沾”,有“无欲则刚”的品性,就不会重韬腐败的覆辙。或者说,把握眼前就是珍惜未来,清廉为官其实就是留住了幸福。(永兴县纪委 李贵德)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