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喻今的《大清盐商》
看《大清盐商》已数月有余,但仍意犹未尽。
虽是清装剧,但它告别了穿越剧情、舍弃了戏说成份,是不折不扣的、难得一见的优秀历史剧。虽然讲的是扬州盐商的故事,却能以古鉴今,剑指反腐,直抵民心,以乾隆时期的铿锵反腐呼应当下的全民打虎,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该剧以“两淮盐引案”为线索,剧情围绕一本纪录盐商与官僚之间秘密往来的账本展开,通过描写扬州盐商与皇帝、官僚、盐丁、文人、市民以及江湖人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再现了盛世乾隆治理下的泱泱大国中,两淮盐业和盐业制度积重难返,腐弊多多的严酷事实。
反腐是这部剧的主题之一。“两淮盐引案”是发生在乾隆年间的一起贪腐巨案。在案发前的几十年中,各级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奢靡腐败,官商勾结,导致纲纪大坏,甚至使得扬州运司银库中的千万两税银不知所终。乾隆皇帝得知“两淮盐引案”内幕后,大发雷霆,命阿克占彻查此案,结果是几只大老虎都被伏法,前任两淮盐政、时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的国舅高恒等多名高官被斩首。乾隆为什么要如此大力反腐?当然不只因“盐引案”中暴露出的官商勾结、库银被贪现象令人震惊,更重要的是贪腐最大的隐患不仅是坏纲纪,更是丢民心,最终失去江山。用盐商首总汪朝宗的话来说:“皇上要的不是账册,也不是银子,而是人心”。所以,哪怕是号称“盛世”的统治者乾隆也必须居安思危,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否则必将失去人心。
但如果该剧仅停留在反腐败,聚人心的这些主题上,还不能算是上乘之作,《大清盐商》主题挖掘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对贪腐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腐败要得以根除,还得进行制度上的改革。两淮盐业为何腐败盛行?究其原因,就出在当时的“纲盐盐引”制度上。乾隆年间,两淮盐业所采用的是“盐引制”,“盐引”就是国家发布的贩盐许可证,商人领取这些许可证后必须到指定的盐场采盐,再运到指定的地方销售。然而垄断的特权势必造成腐败,也就是说制度上的缺陷造就了有利可图,必将吸引着更多的贪官“前仆后继”。剧中主演盐商总首汪朝宗,在最后也向皇上建议改革盐政制度,以彻底解决盐政积弊。
从这些来看,无论古今,反腐只是手段,改革才是目的。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还需两者合力。我想,这部剧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反腐与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消除腐败,改革是釜底抽薪之策;而不以改革为目的的表面反腐,却仅仅只是扬汤止沸之举。(宁乡县纪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