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大楼都有它的“根基”

自从加入城市建设大军行列,我便有了爬上楼顶看城市风景的嗜好,每次欣赏那匠心独具、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我都会被建筑师的鬼斧神工折服,他们用智慧雕琢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艺术品,把这座城市装扮得像个童话世界。每欣赏一次,我也为我们这些参与城市建设的工务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那一座座艺术品中也凝聚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
有人说建筑领域是滋生腐败的高危区,媒体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报道,“道路修通了,领导落马了”,“大楼建成了,干部进去了”,或许是人们都有追求完美的天性,但凡听说某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干部落马,在欣赏这个工程的时候,总会觉得其中带有瑕疵。
某日,我带着纪检专干到一个即将开工的项目工地,督促施工单位悬挂廉政信箱,张贴廉政公开信,并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甲方负责人和现场代表进行廉政谈话,交代廉政事项,这个施工单位负责人开玩笑说,“你们工务局的项目是‘五多工程’,检查多,谈话多,张贴多,协议多,约束多”,一句玩笑话,形象生动地折射出我们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执纪工作的点点滴滴。
没有进入城建领域之前,我原以为建一栋大楼修一条路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按图施工,建好就行。事实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俗语来警醒和劝诫。作为建设方,我们一贯坚持的宗旨和原则是花最少的钱,办最漂亮的事。这与施工方在某些方面恰恰相反,他们是要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为此,有些建筑老板会挖空心思拉拢你,诱惑你、腐蚀你。正如一位领导跟我们进行廉政谈话所言,“记住,你们所处的是个高危区域,受人关注,拉下水不难!所以切记,走到今天不易,党组织待你们不薄,出事后不值,自律不可不严”。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工务人都明白这个简单道理,我们暗暗在心里叫响“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多年来,我们边建设,边摸索,从内部做起,从自律抓起,廉政先行,监督随行。在每一个项目部悬挂廉政信箱,张贴廉政公开信,项目开始动工之前进行廉政约谈,分别向施工方、监理方、项目负责人和现场代表交代廉政注意事项。“政商关系不仅要‘亲’还要‘清’”,坚守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展了专项整治和“双廉“活动,规定在签订每一项业务合的同时,分别要与服务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定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通过微信平台不间断地进行警示、提醒和案例转发。逢年过节,开展专题教育,坚决杜绝收受礼品和吃请现象。工程变更、招投标、预决算、工程款支付……每一个环节,纪检组全程进行监督,确保项目建设依法依规,程序到位,手续到位,力避暗箱操作和“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真正做到了事前有提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问责。就是这样的多措并举和高压封控,我们工务纪检人致力于筑牢自身的廉政“根基”,也为每一座大楼筑牢它的“根基”。
城市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参与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随着一座座地标式建筑的拔地而起,这座文明城市变得越来越美。或许,你所看到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建筑是冰冷的,没有血肉的,它只是一幢建筑而异,可我们却觉得每栋建筑更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有血有肉,饱含思想,感情丰富。以廉洁为基,他们更像是一座座丰碑,历史的丰碑,丰碑上没有任何杂质,那上面苍劲有力的镌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绽放着耀眼的廉洁光芒,每一座丰碑,都迸发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激励着人们继往开来,砥砺前行。(长沙市芙蓉区工务局 陈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