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小竹竿”放光芒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21-06-16 08:4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根小小的竹竿上,竟然密密麻麻地刻满了88个城镇和村庄的地名……前些天,党史学习教育县委宣讲团成员讲起淮海战役支前故事,这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上级号召组织支前队伍,共产党员唐和恩头一个报名参加支前小车队,大伙选他当了小队长。出发时,唐和恩随身带上了一根小竹竿,准备在上面记下支前路线,让后代牢记革命斗争的艰辛。

  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走。在五个多月的支前战斗中,唐和恩携带着这根小竹竿,跑遍淮海战场,从沂蒙大山走到淮海平原,这根小竹竿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唐和恩走过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将这些地名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跨越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约5000里的人民支前图。战后,唐和恩荣立特等功,被授予“华东支前英雄”称号。

  如今,这根小竹竿作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珍藏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唐和恩,是淮海战役中涌现出的千千万万支前英雄的一个代表。淮海战役集中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最后的一口粮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一个儿子啊,送到了部队上。”这首当年的歌谣,连同这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自己的初心使命赢得亿万人民的自觉选择和支持的。什么是民心,这就是民心;什么是人民的选择,这就是人民的选择。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要牢记党的宗旨,知行合一,两袖清风,从党史教育中接受思想洗礼,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在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中敢于亮剑,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勇于作为,让“小竹竿”精神永放光芒。

  (彭辉明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