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户”难题破,“证”入百姓家……| 清风同行

娄底娄星区的株山华府小区,曾是业主们的“伤心地”——十年前,小区建到一半突然停工,两栋勉强建成的房子无法上户成了“空中楼阁”。业主们攥着泛黄的购房合同,满心无奈。不过到了去年底,困扰业主多年的局面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停滞十年的困局,究竟是如何破冰的呢?
近日,当工作人员将不动产权证书送到家门口时,业主李先生站在新房门前,满是感慨地说:“十年了,我们终于能住进自己的房子,还拿到了这本证,心里真是踏实多了。”
十年前,小区工程建到一半便停工了。当时,只有两栋楼勉强建好,而剩下的楼栋都还没封顶,整个小区一片狼藉,无法入住。业主们交了钱,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烂尾楼干着急。这一等就是十年,就在大伙儿感到绝望之际,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2024年10月,娄星区纪委监委接到了群众的举报投诉后,迅速深入小区了解情况。驻区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曾润铁告诉记者:“这个小区主要是因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我们组织协调区自然资源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等相关部门会商,邀请开发商参加协调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在此过程中,娄星区纪委监委一方面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督促接手项目的建设方加快推进剩余工程建设。
为了让业主早点领到期盼已久的房产证,娄星区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实行“容缺受理”,即在确保房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允许业主先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再完善后续手续。
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和不动产登记流程的优化,株山华府小区的业主们终于迎来了希望。业主凌爱华是一名已经退休的企业职工,十年前花费大半辈子积蓄购买了小区的一套房子,看到曾经的烂尾楼旧貌换新颜,她激动地说:“这个证还解决了业主小孩在周边入学的问题,心里就更踏实了。”
近年来,娄星区实行区级领导包案,组建90多个工作组,对全区涉及群众6万余户的130个“无籍房”项目实行“一案一策”,确保每个项目“有人管、有路径、有结果”。同时,梳理同类问题清单,实行“证缴分离”“证罚分离”,采取“容缺办理+模拟审批”模式,简化审批前置条件,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办证率达到90%以上。
截至目前,已有5.3万户无过错购房人解决办证难题。娄星区纪委监委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系统梳理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登记流程,明确乡镇窗口职责,解决“办证难”问题,累计发放农村宅基地不动产权证书超4.7万本,并为工业厂房项目办证46个,成功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作者 刘金楷)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